2012年9月26日 星期三

Open講 系列二-第二場「面對中國社會」線上收看!




今天民進黨「Open講」面對中國系列座談會的第二場,主題是「面對中國社會」。這場座談會的主持人是民進黨政策會執行長吳釗燮,與談人為中研院社會所助理研究員林宗弘、中研院政治學所副研究員徐斯儉、中山大學社會系副教授蔡宏政,以及政治大學東亞所副教授王信賢。蘇貞昌主席全程與會聆聽。


    本場座談由中國社會問題切入,探討貧富及城鄉差距的制度化及階層化如何導致社會矛盾的激化,引發社會抗爭,以及中國在社會管理創新以及福利體制上的因應之道。

    吳釗燮執行長在引言時表示,中國在發展過程中累積了許多社會矛盾,但目前政府在跟中國打交道時,似乎把這些問題放到了一邊,這是不好的,應該是要知己知彼。

    林宗弘表示,中國貧富差距急遽擴大,是影響社會和諧的最大因素。根據他的研究發現,中國社會不平等的主要來源有四,改革開放前,貧富差距來自戶籍制度造成 的城鄉差距、單位制度造成的國有單位與其他單位間的差距、幹部制度造成的幹部與一般人民間的差距;改革開放後,勞資之間的不平等則是造成貧富差距的主因。 結論是中國貧富差距是沿著官民、城鄉、勞資對立衝突的因素開展的,社會衝突集中發生在土地徵收和勞資衝突上,當這兩個問題無法解決時,便會演變為政府與公 民之間的對抗。

    徐斯儉在談到社會管理創新時提醒,台灣過去的黨國體制與中國的黨國體制在國家機器的社會管理能力、與社會團體的關係上有很大的差距,台灣的民主發展經驗不 見得適用中國。當一元的黨國面對多元的社會時,中共尋求用各種可能的方法來維持政治的一元化。深圳對社會組織登記管理制度的改革,北京和上海嘗試建構的樞 紐型社會組織,都是以維持政治一元化為目標的社會管理創新。

    蔡宏政指出,社會福利制度是政府在市場與社會間建構的全面性、系統性制度,目的在於維持市場與社會的平衡。政府、市場與社會三種制相互嵌合的整體安排就稱 為福利體制。中國的福利體制雖然在不同時期有不同的發展策略,但由政治與社會的階層化所形成社會保障差異卻是一以貫之的。新農業合作醫療是中共改變階層化 福利體制的一個嘗試,但除非解決戶籍制度造成的城鄉差距而來的貧富差距,或是由中央政府財政來補足弱勢,否則可預見的未來,中國福利體制仍會維持國家領導 下的階層化保守主義。
    王信賢從社會「維權」、政府「維穩」作為觀察中國政經社會發展的主軸。維權方面,中國社會抗爭特色是抗爭規模不大;少有跨階級、跨議題、跨區域抗爭;抗爭 主題為社會弱勢、抗爭因素是為爭取生存權等。維穩方面,政府的回應方式是社會管理創新以及維穩經費的增加。他認為可從幾個方向來觀察當前中國「維穩」與 「維權」的關係:1.掌握維穩系統大權的政法委是否能進入中共最高權力組織—中央政治局常務委員會;2.網際網路的發展;3.社會抗爭跨議題與組織化程度是否增加。結論是,當前社會問題雖不致影響中國政權,卻是統治集團內部的「競權議題」,國家機器面對的問題來自社會部門,但對國家機器的挑戰卻來自國家機器內部。

     結語。針對國 台辦評論面對中國系列第一場座談,說民進黨戴著有色眼鏡看中國,吳執行長希望國台辦可以先把有色眼鏡拿下來,平實看待民進黨理解中國的努力,才能給兩岸交 流一個正常的空間。他還表示,如果中國想要多了解台灣和民進黨,他建議解除對於台灣網路、對於民進黨的網路封鎖,相信當中國人民觀看這一系列座談,看見民 進黨認真地嘗試深入了解中國,應該也會有許多的感動。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