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1年5月6日 星期五

照顧農民不能靠粗糙的即興式措施

背景:
農委會於4月26日宣布提高公糧收購價格,最快六月實施,但消息一出,已有不肖糧商哄抬價格,擾亂市場。農委會因而查緝是否有業者囤積稻米或不合理抬價等情形,並釋出公糧,穩定米價。

行政院已於4月28日確定提高稻穀收購價格每公斤3元,預計增加6億元預算,由第二預備金支應。


研析:
1.農委會宣布調漲收購價的時機有爭議。目前是稻作「空窗期」,農民手上無稻穀,一期稻作,最快的高屏地區要五月底才能收割,宜蘭更是要到七月。只是讓目前手裡還有白米的糧商趁勢抬高價格。

2.農民表示無法直接受益:農委會收購乾穀,但老農只能把濕穀交給糧商,糧商再將濕穀烘乾交給農會領取補助,差價幾乎由糧商賺走。但糧商抱屈表示,多數糧商倉庫早已沒稻米,且公糧漲價,糧商收購價勢必跟著漲,全國糧商得增加39億元資金成本,糧商亦受害。

3.四月二十一日農委會主委陳武雄在立法院表示不願調整收購價,僅承諾一個月內做出評估。農委會每每回應表示WTO規定不可以補貼,因此農委只能鼓勵農民轉作和休耕,刻意的壓低稻米收購價格;但卻在四月二十四日馬總統說要照顧農民、提高公糧收購價格後三天,宣佈提高公糧收購價,碰到長官政策就轉彎。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