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2年11月6日 星期二

Open講 系列三-第三場「轉型正義」線上收看!


民進黨今(30)日上午舉辦Open Studio論壇「系列三:面對改革」的第三場研討會,主題為「轉型正義」。主持人為中央研究院社會所長蕭新煌,與談人則包括李福鐘、陳君愷、陳瑤華、李俊俋等人,會中主要針對「過去民進黨推動轉型正義之不足與缺陷」、「當前轉型正義在實踐上困境」,以及「政黨在轉型正義中的角色及責任」等議題進行討論與意見交換。主持 人蕭新煌首先指出,在民進黨過去執政八年時,轉型正義的推動雖困難重重,其中包括談補償、歷史檔案公布等面對歷史工作,或許有做出部分成績,但是台灣至今 所呈現出來轉型正義樣貌,卻是「有受害者、沒有加害者」的奇怪現象。
蕭新煌所長強調:轉型正義難免要對過去威權及獨裁者的檢視,這並不是撕裂族群、或政治報復,更不是在傷口上灑鹽;要談轉型正義就「不要怕被指控有意識型態,因為意識型態也有好的、對的選擇。」畢竟要扭轉過去歷史上的不正義,難免要『矯枉過正』,才能回到正義的常態。「最重要的,我們要為轉型正義的工作列出清單、逐一去落實,而且要理直氣壯地為其辯護,講出道理!」
政大台灣史副教授李福鐘,提及08年後國民 黨重新執政,從過去加害者重新取回詮釋歷史之權利,結果只剩妥協及和稀泥的轉型正義觀,不僅加害者被模糊化,被害者似乎淪為只需關懷的角色、剩下悲情。民 進黨未來若掌握國會多數,除了要推動政黨法等法制外,應重新與公民社會進行合作,取得信任及支持,同時要降低修憲門檻,讓公民社會的活力重新啟動。
輔仁大學歷史系陳君愷老師則提出,過去民進黨八年執政,轉型正義工作缺乏完整目標體系、且過於隨機,特別是跟選舉有關的議題才會做,所以難免零散;在轉型正義過程中,過去威權結構依舊,所以一旦威權復辟了,舊勢力就很快就會重回。因此未來從事轉型正義,我們一定要有認知、覺悟,及能力這三者兼備,針對制度與價值的面向努力著墨。
東吳哲學系陳瑤華老師,首先以感性的尤太人故事作為啟發,同時藉著「民間真相與和解促進會」的推動個案,及舉辦轉型正義相關文學活動所獲得的熱烈迴響為例,她強調重現歷史真相與理解的過程,帶來每個人對於自己過去於歷史上角色之反省,讓人們從自我最細微的角落,逐漸發掘出一段一段故事,並透過公開討論,才能讓加害、被害者間彼此知悉,然後藉此解放、獲得真正自由。
立法委員李俊俋,則從務實面向切入,一方面檢視國民黨黨產議題,反省為何其難以獲得民眾迴響的緣由,另一方面也談及憲政制度改革的推動困難;國民黨黨產,大家都知道不公不義,但民進黨要反省,為何每次談黨產卻不會得利;大家也都瞭解目前這套憲法已窒礙難行,但為何談及修憲或制憲,民進黨也不會引起共鳴。「這或許是環境尚未成熟,但我們要努力贏得民眾的信任;對這些複雜議題,我們還是難以迴避且要勇敢 面對,並且持續創新議題,做好論述及準備。」
政策會執行長吳釗燮在回應與談人意見時,首先指出民進黨過去執政時期之不足,乃因在處理轉型正義時,難免須與選舉進行連結,卻導致議題常常因選舉而被複雜化,無法致力處理核心問題:民進黨深刻反省後,應該讓支持者對處理轉型正義問題上恢復信心,除了分門別類去針對細緻的議題,面對過去挫敗並釐清目標,才能再次獲得公民社會信任,取得改革正當性。
最後,在歷經現場來賓幾番提問與答覆後,主持人蕭新煌則以『三個不要』,替未來民進黨推動轉型正義的工作目標做了註腳:「轉型正義的工作,一是千萬『不要博物館化』,不能只淪為舉辦音樂會、辦展示、看電影、咖啡沙龍…等淺碟式的辦活動;二是『不要健 忘』,一旦忘記過去歷史,罪惡就很容易就會捲土重來;三是『不要推諉卸責』,民進黨要重新認識公民社會的力量,並與公民社會力量合作,重新取得改革力量,推動轉型正義工作才會更有力量。」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